Skip to main content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出版 全书约4000万字耗时10年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杀青。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杀青。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杀青

  大量内容是此前少见的重要文献,相当于写了10部《资治通鉴》加20部《史记》

  十年磨一剑!备受瞩目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批,于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史料集》共72卷,加上特辑6卷,共约4000万字的全集终于杀青。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巨著《史记》共50余万字,《资治通鉴》则为300多万字,而该《史料集》的总字数多达上述两巨著的10倍。在昨日召开的新书发布会暨学术讨论会上,该《史料集》主编、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披露,由于这项出版工程十分浩大,10年中,先后有100位学者、教授参加了项目工作,编撰团队几乎每天加班,中午、夜晚都是靠吃盒饭度过。省社科院历史所王卫星研究员则告诉记者,去日本搜集档案,不让拍照和复印,全靠手抄,手都抄肿了。他说,个中酸甜苦辣,别人无法体会。    

  本报记者 蔡震 文/摄

  ■十年磨一剑

  天天加班吃盒饭

  完成史料巨著

  发布会上,该史料集主编、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告诉记者,中国内地的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启动较晚,上世纪60年代在南京大学起步,80年代从建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起初步展开,2000年以后形成规模。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资料,自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联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开展资料的搜集和编撰工作,先后参加项目工作的专家、教授多达100人。编撰者们先后奔赴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英国外交档案馆、德国外交档案馆、德国西门子公司档案馆、日本外交史料馆、日本防卫省战史研究室资料室、俄罗斯档案馆、意大利档案馆、台湾“国史馆”、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机构,勤奋工作,使《史料集》达到“集大成”的目标。

  回顾10年来的艰辛,张宪文教授感受颇深,“这套《南京大屠杀史料集》靠的就是团队精神,《史料集》共72卷,如果加上特辑6卷,总共78卷,共计4000万字。工程量十分浩大。可以说,这10年中,我们编撰团队几乎天天加班,中午、晚上都是靠吃盒饭度过的。”

  如今78卷的《史料集》终于完成,参加日本卷编撰的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卫星研究员深有感触:“没有经过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当时去日本为了节省开支,从南京乘火车直接去上海机场,到日本后,查阅档案,不让拍照和复印,只能用手抄,手都抄肿了。”

  铁证!铁证!

  2/3内容为此前少见的重要历史文献

  张教授告诉记者,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即第56卷至第72卷,另附特辑6卷,内容主要从海外收集而来。《史料集》全面收集了加害方、被害方和第三方一手资料,涉及中、英、日、德、意、俄等多种文字,三分之二为此前少见的重要文献。“其中外国媒体发表的亲眼目睹的新闻报道中,意大利和前苏联对日本暴行的新闻报道,是首次编入,反映了不只是中国、美国等国家在关注这一事件,可以说,国别扩大了。”张教授说,本来还准备去法国征集,结果法国档案馆正在搬家,没去成。

  《史料集》中还增加了新发现的传教士、大学教师、医生、商人撰写的日记和回忆录。其中第56至72卷多为新出版的翻译史料,如美国收藏的传教士档案,“当时有一批传教士在南京,有关他们的回忆录,重要的部分全都进行了翻译。如当时担任金陵大学教授的传教士贝茨,从自己写记的日记和给家人写的信件中,就能看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这批传教士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许多难民,他们将一大批南京市民救助到安全区,从生活上给予帮助。”张教授说。

  而东京审判中控方史料,以及日本不承认罪行的辩方史料,张教授认为极其重要,涉及整个南京大屠杀案例的方方面面,是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的铁证。“控方和辩方史料同时收入,客观地反映事实,才有说服力。”

  另外,张教授说,史料中还纳入了当时民国著作中有关的南京大屠杀的文章,以及南京保卫战阵亡将士名录。

  日本天皇弟弟反省称“日军军纪涣散”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内涵丰富,记者初步阅读,就发现了一些重要史实,比如,早在1938年1月,日本外务大臣在给其驻美外交官的电文中就提到:日军在南京和周边地区屠杀平民30万。日军早在大屠杀进行之时,就用美食、艺伎招待个别在南京的西方外交官,企图腐蚀、诱使他们不说对日军不利的话,对坚持调查真相者则进行人身威胁。

  王卫星研究员告诉记者,第三批《史料集》收进了数十篇日军官兵的日记和回忆文章。他清楚的记得,2008年,编撰组到日本搜集史料时,惊奇地发现了日本昭和天皇的亲弟弟三笠宫崇仁的回忆文章,“他当时担任日军中国派遣军参谋。他在文章中回忆自己看见日军在中国的暴行,甚至带有批判性,他严厉批评日军的军纪涣散,不像天皇军队。因此,在回国后,他还特地向天皇做了陈述。回忆文章是战时写的,看得出,他当时是站在反省的立场写下这段文字。”

  除此以外,指挥侵占南京城的日酋松井石根本人不仅知道南京大屠杀,还在日记中反复分析原因。还在常州时,日军士兵日记就记录了收到上级屠杀中国平民的命令,进入南京之后,多份日军官兵日记记录了“屠杀令”的内容。一位实地作战士兵用化名在回忆中,用“填满池塘的尸山”为题,描述了他从华北到上海,从杭州到南京一路的所见所闻。王卫星说,“他是日军第六师团步兵13队的士兵,他在来南京的途中,看到有一个池塘堆满了尸体,估计有数千人,大多是中国士兵。之后,这样的情景让他久久难以忘记。”

  另一位叫原田贤一的军官,是个炮兵伍长,他在日记中说,跟随部队一路打进南京,看到南京周边地区的战斗,中国官兵的抵抗十分顽强。王卫星说,从日记的描述看得出,南京保卫战打得十分惨烈。还有的日军官兵在日记中写道,大屠杀后,南京居民被强制进行奴化教育,但绝大多数民众始终心向祖国,坚信中国抗战必胜。

  ■意义恒久远

  沉重打击了

  日右翼势力的歪曲

  张教授介绍说,《史料集》从2005年陆续出版以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起国际学术界和新闻界的高度关注,沉重打击了日本右翼势力对这一重大事件的歪曲,澄清了许多历史事实,教育了中日两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促进中日世代友好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同时,对反击各种否定或变相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谬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他说,《史料集》出版后,日本驻沪总领事、法国驻沪总领事、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等国际外交官员陆续来南京交流观点。张教授称用“大批海外媒体来南京采访,我们都应接不暇”来形容。“美国《纽约时报》、英国BBC、日本《朝日新闻》,还有韩国、德国的电视媒体也纷纷来到南京。同时,日本外务省责令上海领事馆副领事陪同日本军方代表来南京采访。其采访结果影响了日本外务省在内阁就这一问题的咨询答辩,并在外务省网站作了报道。日本外务省官方网站也表示:根据现有的资料和证据,不能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由于《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部大型史料著作,不方便社会上广大群众参与阅读,因此,张教授他们计划将《史料集》中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史料段落摘录出来,加以出版,方便更多的读者阅读。谈到今后的研究方向,张教授说,“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是无穷尽的,下一步计划用两年时间,撰写一部《南京大屠杀全史》。”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阿勋

男,80‘s,不是程序员,稍微懂点CSS/HTML/PS。 我是一名爱生活爱社会爱祖国的三爱青年,也是一名热心网友。 平时喜欢吐槽,偶尔来点幽默。 这就是iaxun.com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